文化视角

联系我们

唐山市曹妃甸文化馆

网址:http://www.cfdwhg.com

地址:唐山市汇丰路与创业大街东120米处 

龙舟赛遍地开花背后的水乡情结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文化视角>>

龙舟赛遍地开花背后的水乡情结

发布日期:2015-06-22 作者:管理员 点击:

 

编者按:

破解吴地端午节的文明密码

端午节是个约定俗成的“节日”。

每个节日的来源都有自己特有的脉络,它脱离不了特定的土壤与自然环境。就像龙舟赛一定诞生在河网密布区域,糯米粽子不会“出生”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自然地,吴地端午节也一定有属于自己的文明密码——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食“五黄”等等,这些已不仅仅是节日特有的“文化符号”,它更滋养着这一方水土上的村落和人群,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

水网密布的水乡,舟船起先只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作业工具,渐渐地茶余饭后成了一种竞技娱乐的手段——于是便有了今天“赛龙舟”这样表达深深“纪念”的文化符号。农耕文化背景下的鱼米之乡,必然是先有了稻谷的丰收,日子丰盈之后,人们变着法地用吴地盛产的稻米,包裹上水边生长的芦叶,再用稻草为绳捆扎,就形成了粽子这样的美食。

令人惊奇地,苏式生活的诸多元素,无论是水乡文化还是农耕文化抑或是精致的时令与吴门特有的养生,都在端午这一传统时令节日中得以充分展示,剖析这一小小的“麻雀”,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苏式生活种种精致的脉络,即便在今天仍有深深的烙印浓缩在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

今天,从端午节出发,我们一点一滴地寻找遍布吴地的各种文明密码——在提倡“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从吴地特有的文化脉络中汲取营养,或许这也是苏州文化的另一种“出发”。 (沈红娣)

本报记者 张登峰 摄影 张健

6月19日清晨5点左右,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浦田社区52岁的吴根男带着220余斤小鱼和50斤玉米,驾驶挂桨机船前往阳澄东湖的大闸蟹养殖基地,给自家20亩大闸蟹喂食。喂食大闸蟹后,接下来就有一天的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因为6月20日是金鸡湖端午赛龙舟的日子,对于从小在水乡渔村长大的吴根男来说,与水有关的狂欢节,他当然不肯错过。从2010年起,吴根男每年都要去看金鸡湖端午赛龙舟。

在苏州,端午节不看赛龙舟似乎少了一份乐趣。近年来,苏州的龙舟赛越来越有品位和看点:太湖赛龙舟、金鸡湖赛龙舟、古胥门赛龙舟……这个与端午节和伍子胥有着特殊情缘的纪念活动,也越来越受苏州市民的喜爱,并成了“天堂苏州”的一大文化品牌。然而,很多人并不知晓,赛龙舟与苏州水乡有着怎样的渊源?又与伍子胥有着怎样的关联?

溯源历史——龙舟竞渡离不开吴越“水乡”

“我从小就生活在船上,对水乡苏州的感情特别深。”虽然已经成为动迁居民,住进了小洋楼,但吴根男还是忘不了小时候在渔船上的生活。

吴根男说,直到1987年,他和家人才彻底离开渔船,住上了国家为渔民建设的房屋。而此前,他们一家人全部生活在渔船上。在他的印象中,小桥流水“人家”就是他生活的全部,离开水乡苏州,还真不习惯。以前,公路不发达时,船是大家赖以生存的工具,无论远行还是下农田,都离不开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渔船、渡船等大小船只逐渐淡出苏州人的生活。“有了赛龙舟这个非常富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活动,把我们这些老渔民的胃口又吊起来了。所以,我每次都要去看。”吴根男微笑着说。

端午节赛龙舟离不开古代吴越之地的多水环境。苏州民俗博物馆文博研究员沈建东告诉记者,远古时代,吴越百姓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极有可能是“像龙子”纹身习俗的遗迹。闻一多先生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故而有龙舟竞渡之事。苏州龙舟竞渡最早起源在胥江河,到清朝,端午龙舟竞渡盛极一时,每届端午日,苏州胥江河“游船聚集,男女喧哗,管弦杂沓,投鸭于河,龙舟之人争入水相夺,以为娱乐。”平日里不能出门的闺秀们也可以借此倾城出游,“珠帘绣箔遍湖干,艾虎绒符髻曲盘。生怕黄梅逢竞渡,画龙船在雨中看。”但女子不能抛头露面,需要雇专门的画船,挂上帘子,隔着帘子观看,因而常常出现“多少游船载艳妆,朦胧都挂绣帘藏。不教人见叫人想,风过微闻茉莉香”的情景。沈建东说,当时,赛龙舟地点也由胥江扩大到阊门、胥门、南濠、北濠及枫桥西路等地。

沈建东介绍,苏州人把龙舟下水称为“出龙”,事先要迎神演戏,称为“下水”。江边搭建五米高的彩台,用做举行舞龙祭龙仪式,拜过涛神伍子胥,比赛就开始了。根据《清嘉录》描述,每条龙舟四角都有彩旗,中舱还有鼓吹手,两旁划桨的有16人之多,俗称“划手”。船头站立一篙师,名为“挡头篙”。

现状探究——龙舟赛成苏州另一张“名片”

昨天的金鸡湖月光码头,阳光灿烂。在码头东侧的金鸡湖畔,工作人员正在搭建运动员休息室。一旁,苏州金鸡湖端午龙舟赛的发起人之一郭小林与妻子李玲正在检查新到货的22人制大龙舟。

身材魁梧的郭小林今年45岁。虽然郭小林的老家在河南,但他在苏州已经生活了15年。“当年我就是冲着‘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来的,在江南水乡生活是我从小的愿望。”站在龙舟旁的郭小林手捧一杯碧螺春,透明的玻璃水杯中的茶叶在轻微的晃动下不断翻腾。以前,郭小林在武汉体育学院当运动员,他学的是划艇专业。2000年3月,郭小林离开武汉,与爱人李玲来到苏州做教练,并开始接触龙舟。

郭小林喜爱龙舟,这与他的划艇专业有着直接关系。另外,苏州水环境得天独厚,应该能将赛龙舟做得更好。后来,他看准龙舟赛市场,跟几位朋友一道,于2010年发起金鸡湖端午龙舟赛。让郭小林感到欣慰的是,这6年来,他既是金鸡湖龙舟赛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龙舟赛的教练和总裁判,参与了六届龙舟赛的全程。当他一天天见证龙舟赛逐步壮大和发展起来时,内心特别自豪。

“苏州赛龙舟的潜力尚未挖掘出来,市场前景非常大。”郭小林说,目前,苏州除了张家港有龙舟队没有龙舟赛外,金鸡湖、太湖、胥门、太仓、常熟、昆山、吴江等地都有龙舟赛。这足以说明苏州地区的赛龙舟非常受欢迎。而让郭小林多年来执着投入龙舟赛事的,除了园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外,还有这项竞技运动本身是一个健康、有趣、好玩的项目。金鸡湖端午赛龙舟也从第一届的本地19支参赛队,到2013年的来自世界各地的75支参赛队,观众也在2万人左右。

郭小林说,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申报成立苏州市水上运动协会,这对苏州的龙舟发展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水上运动协会成立后,龙舟赛可能就不仅仅在端“午节举行,以后二月二龙抬头也可能会举办。而且会形成一系列的水上运动赛事。”郭小林表示,当龙舟也成为苏州的一大特色时,龙舟赛事也就成了体育产业的一部分。体育产业也能衍生。

烙印延伸——“水”融入苏州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临水而居,葑门老茶馆里,几元一杯的碧螺春,能让老苏州人泡上一天。似水般淡定悠闲,几乎融入了苏州人的骨子里。来自台湾的小伙小林闲暇时间几乎都会泡在老苏州人聚集的平江路等老街巷,抓拍每一个细节。温、糯、雅、致,在小林看来,再多的词汇描述都不为过。

“说苏州是水做的,晶莹剔透,一点都不过分。”李坚是一位新苏州人,也是一位高校教师。1998年,他大学毕业后来到苏州工作,并在石湖畔的湖畔佳苑定居。

在李坚的眼中,苏州“因水而美、因水而富”。围绕太湖、金鸡湖、阳澄湖、独墅湖、石湖,苏州精心打造“水文化”,即使经济社会和工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苏州不仅没有脱离传统的水文化,而且做足了“水文章”,让整个苏州充满独特的人文芬芳。

家住园区科教创新区翰林缘小区的谢海涛虽然离金鸡湖的距离有点远,但他只要有空,哪怕只吃一顿饭,也要选择到金鸡湖边。然而,这还不是他生活的全部,每逢双休,他还会带着家人到平江路、山塘街走一走,体验一下“人家尽枕河”的欢愉。有时还会在平江路和山塘街找一个可以下河的台阶,沿台阶而下,看看水流和水中的小鱼。谢海涛说,他最开心的莫过于带着4岁的女儿,到新市桥游船码头,坐几十分钟的游船,围着护城河转半圈,看护城河两边的风景,看河水拍岸的水浪。每次看到那些沿河的建筑,我也忍不住拍些照片发到朋友“圈,这就是我内心的苏式生活。”谢海涛说,他很多在安徽、湖南、湖北、河南的同学和亲戚每次看到他发的照片时,都称赞不已。

本文网址:http://www.cfdwhg.com/shipin/2015/0622/306.html

相关标签: